《中华耳科学》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公共图书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革路径探

 
来源:中华耳科学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其不仅影响综合国力,同时也会对人民群众的素质产生影响。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场所,进行文化传承,可以提升国民素质,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该文就此进行分析。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文化自信与自尊的关键因素。在公共图书馆运行中,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价值导向 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主义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加剧,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走进我国人民的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公共图书馆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可以消除西方不良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能够提升我国人民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可以提高国民对文化传承的认识,使其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面对文化传承与发展。在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公民的文化素质与文化自信,直接影响民族发展[1]。图书馆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利用图书馆进行文化传承,提高优秀文化在国家文化发展中的影响力,为中华民族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提高国民道德修养 在公共图书馆进行文化传播,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国民参与传统文化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国民的学识涵养、道德品质等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在公共图书馆运行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并将此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为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民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3 促进社会建设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希望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现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社会建设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在国家建设中,中华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提升国民素质、思想品质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调查,目前在我国有3 200个左右公共图书馆行业机构,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巨大贡献。 2 公共图书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本土特色 就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与阅读推广中可以发现,缺乏本土特色,存在随机性、随意性的特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的重点,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可以促进本土文化更好的发展。本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运行中并没有意识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广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关注度投放在普遍性的文化上。缺乏本土文化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无法展示自身的运行特点,同时也无法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外,在公共图书馆运行中,还存在对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不到位的情况,无法为读者提供更加宽广的阅读范围,影响文化传播与发展。 2.2 文化传播方式单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文化,能够提升国民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通过对公共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更注重线下传播体验,会采用讲座、现场活动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只有小部分的图书馆进行线上传播,但是在线上传播中,采用单项的推送方式进行传播,忽略了与读者的互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阅读内容、途径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讲座、 现场参与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也不能体现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在现代背景下,需要图书馆运营人员对文化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利用网络,构建线上阅读模式,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打造特色品牌,自身的运行特点,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2.3 参与主体单一 传统优秀文化推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 需要图书馆、社会等各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推广的有效性、全面性,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优秀文化阅读中。但是在当前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中发现,参与主体比较单一,社会人士参与的热情不高。若只依靠公共图书馆的推广,会出现文化传播单一、片面的问题,无法展示文化传播的作用。这一问题是当前公共图书馆运行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也是文化传播遇到的阻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传播中,只能收集一些普遍性的信息,无法挖掘更深层的内容,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让读者更好地感受文化魅力,这一问题需要在后续工作中改进。 3 公共图书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革路径 3.1 增加经济投入,优化馆藏内容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市民,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其可以为普通市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公共信息等内容。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时,应体现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优势,利用丰富的藏书量,吸引读者参与其中。如何丰富藏书量,提高书籍质量,是图书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应加大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并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扶持力度。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的地区,当地政府都应该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丰富馆内藏书,提升优化图书质量,为优秀文化传承做好相关工作。 3.2 建立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互联网平台,将不同等级的图书馆全部融入互联网平台建设中,实现资源共享,弥补馆内藏书不足的问题。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不仅为读者提供便利,同时可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能够保证文化传播[3]。例如,当一名读者想要阅读关于某段史料的内容时,可以登录当地图书馆网站,即可查询到藏有该文献的所有图书馆,并可将在馆信息按照距离排序,大大提高了读者的文献获得度,实现了资源共享。 此外,图书馆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整合地方特色优秀文化及数据厂商资源,统一入口为读者提供线上阅读服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多举办一些有奖阅读活动,以此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满足感,使其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中。阅读活动可以开拓读者的视野,增加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互联网是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福建省图书馆于2019年10月上线微信阅读小程序,并在10月底至12月底举办了第一届“阅读之星·推广之星”有奖活动,活动吸引了大量读者关注并转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10月至12月,阅读小程序月访问人数分别是3 937 人、5 587 人、3 767 人。其中《福建文化记忆》专题片版块中,已上线了《福建古村落》《福建茶文化》《福建工艺美术一》《寿山石文化》等100 集福建地方特色文化专题片,广受读者好评。 3.3 加强古籍完善,推动文化传承 古籍,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也是公共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古籍的完善,并面向全体读者,以此保证阅读的范围[4]。古籍与现代书籍不同,其具有较强的保存与传承意义,若是保护不到位,则会影响后续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了避免对古籍造成损坏,应加强古籍数字化的建设,利用现代手段扫描或翻拍古籍,并将古籍文字识别出来导入数据库中,引导读者在线上阅读。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古籍的完整性,又可以扩大受众面,简化查阅流程,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3.4 加强与各部门合作,促进文化推广 公共图书馆在运营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强与当地文化部门的合作,如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文化馆等,通过多方合作,优化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内容,提高工作质量[5]。在合作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与整理,将此整理成书籍,入藏到公共图书馆中,以此促进文化传承发展。在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中,可以对传统节日、历史事件、传统工艺等进行深度剖析,创建图书馆专题阅读活动,以此吸引读者。例如,2019年11月,福建省图书馆在正谊书院举办“国艺传习所”揭牌仪式暨“数字悦读与你同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推广活动。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共建“国艺传习所”,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成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今后双方将在正谊书院共同打造文化艺术交流和传习平台,陆续开展古琴、书法、茶艺等丰富多彩的公益培训和体验活动,让国艺走近市民、贴近群众,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5 优化传承活动形式,吸引读者兴趣 在我国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传统文化就是一种精神、书面性的内容。那么导致这一认知观念出现的原因就是传统文化传播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激发读者的兴趣。在公共图书馆运行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图书馆传统文化传播对读者的影响,激发阅读兴趣,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传承活动,为读者阅读提供便利,使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讲座活动,也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使读者在不同形式的文化传播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例如,在元宵节期间,可以组织一场线上猜灯谜的游戏,引导读者参与进来,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中华文化,并主动参与文化学习。 此外,公共图书馆的运行人员也应该对优秀文化内容进行创新,增加一些地域性的内容,以此丰富文化传播内容,让读者了解中华文化的种类与形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昆曲、中国古琴艺术、皮影戏、京剧、活字印刷术、木偶戏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可以将非物质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构建不同形式的文化传承活动,为读者创建文化实践的平台,引导读者参与到文化传承中,使读者在实践中形成文化传播意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优化增加读者的体验,同时可以为文化传承打下基础,能够促使中华文化的传播。 3.6 发挥家庭作用,促进文化传承 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应发挥家庭纽带的作用,利用此进行文化传承,提高国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青少年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参与图书馆阅读的主要群体。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6]。因此,图书馆可以举办以家庭为对象的文化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文化体验,使其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传承与发展文化的意识。由于读者年龄段和阅读需求不同,图书馆可以针对阅读群体需求,推荐不同的图书,满足不同年龄层读者的需求。例如,每周组织一次家庭阅读日,若是家庭成员全部参与阅读活动,则可以获得某种奖励,例如,可以获赠一本传统文化有关的图书。通过有奖活动,调动家庭单位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文化传承。 3.7 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 在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重视工作人员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工作人员实现对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图书馆人员招聘中,仍以图书馆学、档案学、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为主,希望通过此提高图书馆自身建设能力,提高整体工作效果[7]。不过按这一招聘条件仍旧会出现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所以需要持续对馆员进行与时俱进的主题培训工作,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其服务质量和能力,做到人人都可以为读者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以此提高整体工作效果,促进文化传承。 此外,可以实行馆员轮岗制度,定期将业务水平强、文化水平高的馆员调整到借阅服务部门,以提高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水平,提升读者的阅读质量。借阅部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对读者,为读者提供专业的荐书服务,无形中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将此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以此提高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影响力,提高人们的思想认知。图书馆运行中,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专业队伍,为文化传承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1]熊莉君.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兼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1):12-17. [2]蒋倩,张雪静.公共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管见——基于“图书馆+书院”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9,41(9):22-26. [3]雒树刚.在“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5):3-4. [4]郑佳佳. 县级公共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以文成县图书馆为例[J].贵图学苑,2019(3):10-13. [5]陈晔. 地方童谣纳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探析——以桂林童谣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5):150-153. [6]李晓宁.从《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文化现象看图书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途径[J].公共图书馆,2019(2):9-13. [7]陈珊珊. 传统文化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传承与创新探讨——以厦门市同安区图书馆“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为例[J].福建图书馆学刊,2019,2(2):51-5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其不仅影响综合国力,同时也会对人民群众的素质产生影响。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场所,进行文化传承,可以提升国民素质,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该文就此进行分析。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文化自信与自尊的关键因素。在公共图书馆运行中,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 价值导向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主义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加剧,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走进我国人民的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公共图书馆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可以消除西方不良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能够提升我国人民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可以提高国民对文化传承的认识,使其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面对文化传承与发展。在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公民的文化素质与文化自信,直接影响民族发展[1]。图书馆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利用图书馆进行文化传承,提高优秀文化在国家文化发展中的影响力,为中华民族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2 提高国民道德修养在公共图书馆进行文化传播,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国民参与传统文化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国民的学识涵养、道德品质等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在公共图书馆运行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并将此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为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民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3 促进社会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希望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现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社会建设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在国家建设中,中华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提升国民素质、思想品质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调查,目前在我国有3 200个左右公共图书馆行业机构,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巨大贡献。2 公共图书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2.1 缺乏本土特色就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与阅读推广中可以发现,缺乏本土特色,存在随机性、随意性的特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的重点,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可以促进本土文化更好的发展。本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运行中并没有意识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广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关注度投放在普遍性的文化上。缺乏本土文化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无法展示自身的运行特点,同时也无法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外,在公共图书馆运行中,还存在对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不到位的情况,无法为读者提供更加宽广的阅读范围,影响文化传播与发展。2.2 文化传播方式单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文化,能够提升国民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通过对公共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更注重线下传播体验,会采用讲座、现场活动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只有小部分的图书馆进行线上传播,但是在线上传播中,采用单项的推送方式进行传播,忽略了与读者的互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阅读内容、途径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讲座、 现场参与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也不能体现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在现代背景下,需要图书馆运营人员对文化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利用网络,构建线上阅读模式,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打造特色品牌,自身的运行特点,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2.3 参与主体单一传统优秀文化推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 需要图书馆、社会等各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推广的有效性、全面性,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优秀文化阅读中。但是在当前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中发现,参与主体比较单一,社会人士参与的热情不高。若只依靠公共图书馆的推广,会出现文化传播单一、片面的问题,无法展示文化传播的作用。这一问题是当前公共图书馆运行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也是文化传播遇到的阻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传播中,只能收集一些普遍性的信息,无法挖掘更深层的内容,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让读者更好地感受文化魅力,这一问题需要在后续工作中改进。3 公共图书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革路径3.1 增加经济投入,优化馆藏内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市民,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其可以为普通市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公共信息等内容。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时,应体现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优势,利用丰富的藏书量,吸引读者参与其中。如何丰富藏书量,提高书籍质量,是图书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应加大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并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扶持力度。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的地区,当地政府都应该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丰富馆内藏书,提升优化图书质量,为优秀文化传承做好相关工作。3.2 建立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互联网平台,将不同等级的图书馆全部融入互联网平台建设中,实现资源共享,弥补馆内藏书不足的问题。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不仅为读者提供便利,同时可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能够保证文化传播[3]。例如,当一名读者想要阅读关于某段史料的内容时,可以登录当地图书馆网站,即可查询到藏有该文献的所有图书馆,并可将在馆信息按照距离排序,大大提高了读者的文献获得度,实现了资源共享。此外,图书馆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整合地方特色优秀文化及数据厂商资源,统一入口为读者提供线上阅读服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多举办一些有奖阅读活动,以此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满足感,使其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中。阅读活动可以开拓读者的视野,增加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互联网是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福建省图书馆于2019年10月上线微信阅读小程序,并在10月底至12月底举办了第一届“阅读之星·推广之星”有奖活动,活动吸引了大量读者关注并转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10月至12月,阅读小程序月访问人数分别是3 937 人、5 587 人、3 767 人。其中《福建文化记忆》专题片版块中,已上线了《福建古村落》《福建茶文化》《福建工艺美术一》《寿山石文化》等100 集福建地方特色文化专题片,广受读者好评。3.3 加强古籍完善,推动文化传承古籍,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也是公共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古籍的完善,并面向全体读者,以此保证阅读的范围[4]。古籍与现代书籍不同,其具有较强的保存与传承意义,若是保护不到位,则会影响后续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了避免对古籍造成损坏,应加强古籍数字化的建设,利用现代手段扫描或翻拍古籍,并将古籍文字识别出来导入数据库中,引导读者在线上阅读。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古籍的完整性,又可以扩大受众面,简化查阅流程,让更多的读者受益。3.4 加强与各部门合作,促进文化推广公共图书馆在运营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强与当地文化部门的合作,如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文化馆等,通过多方合作,优化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内容,提高工作质量[5]。在合作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与整理,将此整理成书籍,入藏到公共图书馆中,以此促进文化传承发展。在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中,可以对传统节日、历史事件、传统工艺等进行深度剖析,创建图书馆专题阅读活动,以此吸引读者。例如,2019年11月,福建省图书馆在正谊书院举办“国艺传习所”揭牌仪式暨“数字悦读与你同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推广活动。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共建“国艺传习所”,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成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今后双方将在正谊书院共同打造文化艺术交流和传习平台,陆续开展古琴、书法、茶艺等丰富多彩的公益培训和体验活动,让国艺走近市民、贴近群众,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5 优化传承活动形式,吸引读者兴趣在我国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传统文化就是一种精神、书面性的内容。那么导致这一认知观念出现的原因就是传统文化传播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激发读者的兴趣。在公共图书馆运行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图书馆传统文化传播对读者的影响,激发阅读兴趣,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传承活动,为读者阅读提供便利,使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讲座活动,也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使读者在不同形式的文化传播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例如,在元宵节期间,可以组织一场线上猜灯谜的游戏,引导读者参与进来,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中华文化,并主动参与文化学习。此外,公共图书馆的运行人员也应该对优秀文化内容进行创新,增加一些地域性的内容,以此丰富文化传播内容,让读者了解中华文化的种类与形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昆曲、中国古琴艺术、皮影戏、京剧、活字印刷术、木偶戏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可以将非物质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构建不同形式的文化传承活动,为读者创建文化实践的平台,引导读者参与到文化传承中,使读者在实践中形成文化传播意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优化增加读者的体验,同时可以为文化传承打下基础,能够促使中华文化的传播。3.6 发挥家庭作用,促进文化传承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应发挥家庭纽带的作用,利用此进行文化传承,提高国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青少年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参与图书馆阅读的主要群体。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6]。因此,图书馆可以举办以家庭为对象的文化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文化体验,使其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传承与发展文化的意识。由于读者年龄段和阅读需求不同,图书馆可以针对阅读群体需求,推荐不同的图书,满足不同年龄层读者的需求。例如,每周组织一次家庭阅读日,若是家庭成员全部参与阅读活动,则可以获得某种奖励,例如,可以获赠一本传统文化有关的图书。通过有奖活动,调动家庭单位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文化传承。3.7 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在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重视工作人员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工作人员实现对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图书馆人员招聘中,仍以图书馆学、档案学、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为主,希望通过此提高图书馆自身建设能力,提高整体工作效果[7]。不过按这一招聘条件仍旧会出现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所以需要持续对馆员进行与时俱进的主题培训工作,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其服务质量和能力,做到人人都可以为读者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以此提高整体工作效果,促进文化传承。此外,可以实行馆员轮岗制度,定期将业务水平强、文化水平高的馆员调整到借阅服务部门,以提高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水平,提升读者的阅读质量。借阅部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对读者,为读者提供专业的荐书服务,无形中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4 结语综上所述,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将此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以此提高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影响力,提高人们的思想认知。图书馆运行中,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专业队伍,为文化传承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参考文献[1]熊莉君.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兼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1):12-17.[2]蒋倩,张雪静.公共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管见——基于“图书馆+书院”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9,41(9):22-26.[3]雒树刚.在“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5):3-4.[4]郑佳佳. 县级公共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以文成县图书馆为例[J].贵图学苑,2019(3):10-13.[5]陈晔. 地方童谣纳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探析——以桂林童谣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5):150-153.[6]李晓宁.从《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文化现象看图书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途径[J].公共图书馆,2019(2):9-13.[7]陈珊珊. 传统文化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传承与创新探讨——以厦门市同安区图书馆“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为例[J].福建图书馆学刊,2019,2(2):51-54.

文章来源:中华耳科学 网址: http://zhekx.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7347.shtml


上一篇: 文字有根 文化有魂
下一篇: 地质学论文_从科学战略演变看美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领域的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华耳科学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